“油坨子、烩菜来了,赶紧趁热吃。”“油坨子加烩菜,吃上美的太。”
夏收时节,麦秸垛子堆完,麦场上刚收拾停当,溜光的打麦场上,几十号人席地而坐,看着身旁堆积如小山一样、金灿灿的麦堆子,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主家人端来了香喷喷的烩菜和刚出锅的油坨子,招呼前来帮忙的乡邻。这会,大家谁也不会在乎满脸满嘴的灰尘,餐具直接放在土地上,吃得津津有味,这是我们村每年夏收结束,家家都要举行的夏季收工宴。
过去多少年了,这种收麦时的场景,多少次出现在记忆和梦境当中,回想起来还是那么亲切而熟悉,只可惜这种热火朝天的收麦场景已然成为了历史和尘封的记忆了,以后估计再也难以见到。改革开放后,随着大批农民外出务工,主劳力的严重缺失,使得以耕种产粮为主导的农业模式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记得小时候在农村生活,村里土地虽然很少,但大多数都是水浇地,在特别缺粮的年代,农民把土地当命根子一样。每到夏收时节,全队人员都会集中在村里唯一的麦场上忙活,碾场的、扬场的、摊麦凉晒的……一派忙忙碌碌的身影和夏收场景。每到夏收时节,就连年幼的孩童们都会来到打麦场上,帮助大人们撑口袋、扫扫地、捡拾遗撒的麦颗粒……因为夏收是全村人最喜欢的季节,虽然忙些、苦些、累些,但是丰收季,谁不喜欢?况且,在那个严重缺衣少穿时期,夏收后有馋人的白面馍馍和白面面条吃,谁不馋?
当年我们土岭老村共有两个生产队,习惯上叫土岭一队和土岭二队,一、二队的打麦场都在村东的村边上。一队的打麦场在硷畔下边,习惯上叫下。欢队的打麦场在硷畔上边,习惯上叫上。、下场中间是一道一人来高的石砌的硷畔,坚实牢固。上淰渠在硷畔上边沿着上场边流向村东南,不光起到灌溉的作用,还担负着两个打麦场的消防作用,上淰渠的存在使得两个打麦场的消防安全得到了很好的保障。
说是叫打麦。涫底饔枚嗔巳チ。那时候打麦场一年四季都不会闲着,收秋打夏,凉晒粮食、棉花、蔬菜等都要用到它。记得小时候夏日夜晚,夏收过后打麦场上连排的麦秸垛子,就是我们小顽童们游戏、捉迷藏的天堂。打麦场还经常被充当为运动。C磕甑拇、冬季运动会基本上都在这里举办,人山人海,锣鼓喧天,热闹非凡。打麦场也经常被充当为全村人的娱乐中心,那时候公社和村上经常会举办一些物资交流会等活动,有戏台,鼓乐齐鸣,万民齐吼秦腔,交流会上各种杂:徒新暨汉壬,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景象。
前几年,全村唯一的打麦场被村上改造成了花园,打麦场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,在土岭新村彻底消失了。近两年雨水好,村里好些人种了油菜籽,而且长势喜人,可马上面临收割了,却没有打麦。醋偶唇墒斓挠筒俗,这时候还是怀念有打麦场的日子。
随着打麦场的消失,土岭新村再也找不回当年打麦场上的热闹和喧嚣,曾经热火朝天的打麦场只能存留在记忆中……